沪苏浙皖主要领导连续五年相聚座谈 长三角一体化下一步这么做
原标题:沪苏浙皖主要领导连续五年相聚座谈 长三角一体化下一步这么做
8月16-17日,沪苏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和第四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上海举行。浙皖主领座谈
2021年,导连长三角地区GDP总额达27.6万亿元,续年相聚下步占全国GDP总数的长角24.1%;研发经费投入8305亿元,在全国占比29.8%;进出口总额达到14.1万亿元,体化占到全国的沪苏36.1%。2022年上半年,浙皖主领座谈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连长三角41市中仍有40市保持GDP增速正增长,续年相聚下步其中22城增速跑赢全国上半年增速,长角15城增速超3%。体化
此次座谈会指出,沪苏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浙皖主领座谈着力稳定市场预期、导连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经济调节,畅通长三角区域物流人流,加快推进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勇挑大梁,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多位受访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了长三角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为重要和压舱石的作用,在当前和之后一段时间稳定全国宏观经济大盘中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对于长三角产业链“强固补”和都市圈发展,则建议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评价机制的建立。
助力全国稳住经济大盘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重地,此次座谈会再度强调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
面对多发散发的疫情和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今年二季度,长三角地区经济受到超预期因素的严重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从2022年上半年整体数据来看,安徽全省生产总值21764亿元,同比增长3%,增速居长三角首位;浙江生产总值36222亿元,同比增长2.5%;江苏实现生产总值56909.1亿元,同比增长1.6%;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19349.3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7%。长三角41市中,22城增速跑赢了全国上半年增速2.5%,15城增速超3%。
从数据来看,长三角整体二季度多项经济指标数据较去年同期出现明显下滑,但7、8月份经济逐渐回暖,外贸表现尤为突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做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长三角下一步首先要打好社区管理、科学研究和公共治理这三大攻坚战,其次要进一步稳住经济增长趋势,此外还要做好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的保障,以及对金融、房地产、地方债等分线的有效控制。同时,长三角还需要探索通过怎样的条件可以把跨国公司的研发总部吸引到中国、吸引到长三角来。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则认为,稳定全国宏观经济大盘已成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极其重要的重大应对策略。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和压舱石,特别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开放型创新经济更加活跃,占全国经济的份额已超过24%,并呈现继续攀升势头,因此在稳定全国宏观经济大盘中可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受疫情影响,下半年长三角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主要是疫情仍有一些不确定性,投资拉动有所滞后,消费拉动仍受较大抑制,同时保持外贸良好势头也是需要精心呵护的。”王振建议,继续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有助于长三角三省一市围绕稳增长形成更强合力,特别在区域消费大市场的共同激活、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共同推进、区域交通物流障碍的共同清除,以及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短板的共同补链,都有助于区域经济整体的稳定增长。
“在稳增长中长三角绝不能仅仅把区域稳增长作为自己的目标,而是要在全国稳大盘找准自己的定位与稳增长贡献。以上海为龙头城市的长三角要把握住机会。”张燕生强调。
产业链“强固补”要长短期结合
会议期间, 三省一市共同发起设立长三角产业链“强固补”基金,聚焦半导体、数字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稳链固链、强链补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长三角三大新兴战略性产业链均属于“强固补”范畴内。2021年,三省一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同比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早在2021年5月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长三角就已经成立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四个产业链联盟。
在王振看来,长三角产业链的稳链固链和强链补链,要短期与长期结合。短期看,要把产业链建设和供应链建设更加紧密地衔接起来,聚焦重点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和重大终端产品,建立政府“一对一”服务机制,提升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灵敏互动性,增强行业龙头企业和行业联盟组织的跨区域协调能力;同时围绕其零部件供应、物流、金融、科技创新、进出口等供应链相关环节,对在这次疫情中发生的堵点短板问题,加快补上,形成应对突发重大事件的互保机制,加快稳链固链。从中长期看,要研究制定长三角重大产业链建设方案,设计更加符合行业规律和当前形势的政策措施,对关键核心技术及其零部件生产进行联合攻关,积极强链补链。
张燕生还建议,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在应用基础研究创新、基础创新平台和开发实验研究等方面还是需要做好更精准细致的落地规划。
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突围
在论坛上,沪浙皖三地的发展改革委和江苏省政务服务办签署《共同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长三角三省一市将破除市场隐形门槛和行政壁垒,加速形成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大市场。
为何率先从区域公共资源交易进行突破?
“相对于其他的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大市场在长三角地区率先推进,既有近些年一体化推进的成效基础因素,同时各地都有这方面诉求,也有相对容易定义、容易操作的客观因素。”王振认为,这个领域的公共平台、公共数据等,都在政府手中,而且这几年各地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上都在同步推进,地区之间差距较少,为长三角率先突破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长三角区域公共资源交易统一大市场建设方案已于年初公布。
王振建议,下一步,要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顶层设计与安排,建立强有力的专班工作机制,筹集专项开发建设经费,并分部门组织力量对数据、规则、平台等进行梳理、统一;同时研究制定统一大平台和一体化交易的具体操作规则;要组建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的统一平台机构和载体;另外可借助区域协同立法机制,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公平、有序和有效。
值得关注的是,从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至今,三省一市在都市圈发展上都有明显进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和落地规划,其中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内的城市都涉及至少两个省份。此外,长三角还通过毗邻区建设、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等方式缩小地区差距、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形成以中心城市带动相对外围城市共同发展的模式将成为一种常态,而中心城市会逐渐成为紧密与毗邻地区连片发展的都市圈的空间格局。对于毗邻区,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都市圈范围内,毗邻区的边界处如何形成更加一体化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谈及下一阶段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张燕生认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很好的战略,有措施有规划,但在实际落地中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探索的地方。比如,长三角内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好,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社会差距相对是最小的,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需要其他省市进行学习;而对标广东的都市圈,张燕生认为,广东五大都市圈更多是在建立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这种模式或许比过去苏南带苏北的扶贫模式要更好。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都市圈的合作是非常开放的,但是关键是合作成效,这可能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评估。比如技术进步、绿色发展、先富带后富中都市圈能发挥哪些作用?这些都需要指标、统计、政策、评价、考核体系进行支撑。
- ·稻盛和夫日本最后一个“经营之神”落幕
- ·美媒:默多克被曝将与第四任妻子离婚,或影响商业版图
- ·公安部:完善毒品治理体系,毒品问题严重地区状况根本改观
- ·李想回应“司机地位低”言论:如果直播时候表达的不准,请谅解
- ·买房门槛降至历史低位 入市迎来“窗口期”
- ·连自己人都不看好!拜登叫停汽油税的计划遭到各方反对
- ·富德财险董事长、总经理同日被免职,发生了什么?
- ·一年亏损近5亿,主打质子治疗的美中嘉和前景难料
- ·首批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机构名单出炉 23家商业银行、11家理财公司入选
- ·为维护宗教中立原则,法国禁止在公共泳池身穿“布基尼”泳衣
- ·“面包机大王”坠落:远走海外,涉嫌挪用财政补贴资金2亿多,上市公司报案
- ·小米的这项专利能让车对车充电,这会是解决“没电趴窝”的好办法吗?
- ·江苏丹阳首富,身家陡增42亿
- ·二孩三孩家庭买房获支持!这个近900万人的城市发布新政
- ·【育儿问答】6岁孩子指甲上出现很多白点怎么回事?
- ·股神巴菲特再出手:超5亿美元抄底西方石油
- ·BBC未转播开幕式 英国球迷不满:难以容忍的种族主义
- ·赛道股依旧活跃!新能源车产业链,再掀涨停!军工板块,异军突起!中信建投一度涨近9%!
- ·俄军对这一城市进行大规模打击,试图封锁高速公路 最新战况→
- ·北京亦庄:出现一名阳性人员,金茂府小区(商品房区域)划定为封控区
- ·首款面向大众流通的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亮相服贸会
- ·成立十年累计亏损13亿 这家险企的股东“压力山大” 董事长、总经理被突然免职
- ·超前点播换壳重生?腾讯视频推18元、40元礼包可提前看《梦华录》大结局
- ·北京公交集团:有人一个月未做核酸却执意乘车,已由警方劝返
- ·违法买卖股票 国海证券前90后投资顾问收罚单
- ·机票咋还逆势涨价了?来分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