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人好消息!上海官宣,你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可能有重要变化→
不是打工在上班,就是人好在去上班的路上,长时间的消息通勤已经成为很多打工人难言的痛。
10月13日,上海上下时间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官宣介绍新一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相关情况。班的变化上海市委常委、通勤副市长张为表示,有重未来十年,打工上海中心城平均通勤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人好极端通勤(超过60分钟)人口比例进一步降低。消息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36767上海市交通委主任于福林介绍,上海上下时间将继续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官宣通过新建轨道交通线路,班的变化进一步提高站点覆盖率,通勤使主城区内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范围的覆盖率超过40%;通过对既有线路增能提效,使轨道交通的高峰拥挤得到有效缓解,把高峰时段车厢满载率控制在90%以内。此外,进一步推进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两网融合”,确保80%以上的轨道交通站点周边50米半径范围内有公交换乘。
今年9月2日,新闻晨报曾报道了一个极端的案例:上海一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6.5小时的经历,引发网友关注。
据报道,家住上海金山区朱泾镇的金小姐,在杨浦区某公司上班。由于路程较远,她先要骑电动自行车到公交站。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后,再换乘地铁。到站后再坐班车到公司所在园区上班,单程需要3小时15分钟,每月花费800元。金小姐表示,如果开车,单程在一百公里左右,早晚高峰单程也要将近2小时,加上油费、过路费、停车费,每月花费要在5000元左右。“也有尝试过在公司附近租房,但这样成本更高”。由于通勤时间过长等原因,金小姐目前已从公司离职。
图片来源:021视频今年7月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百度地图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去年全国承受60分钟以上极端通勤的人口超1400万,32个城市的极端通勤比重在增加。
图片来源:《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北京是全国极端通勤人口最多的城市,60分钟以上通勤比重占全市的30%。
其次是上海,极端通勤占比达到18%。广州和深圳极端通勤问题相对较小,60分钟以上通勤分别占15%和12%。
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中,平均通勤的空间半径为38公里,这代表了城市交通能够到达的最远距离。对个体通勤者来说,平均通勤距离为9.4公里,远超单程距离不高于5公里的“幸福通勤”标准。报告统计发现,2021年,上海市的平均单程通勤耗时为40分钟,较2019年减少两分钟,平均单程通勤距离则达到9.5公里,两项数据均居全国第二。
另据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发布的《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花桥流入上海市域的通勤规模最大。居住在花桥的通勤者在上海郊区的工作地主要在嘉定区和青浦区,其中在苏沪边界的安亭镇是主要的热点地区,平均直线通勤距离为8.31km。
编辑|卢祥勇 杜恒峰
- ·交行为万科、美的合计提供1200亿意向性授信额度
- ·神火股份(000933.SZ):压减负荷将对云南神火经济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 ·午评:港股恒指跌2.55% 恒生科指跌2.96%中金公司大跌近9%
- ·复星集团被北京国资委“关注”背后,白酒版块或酝酿“大动作”
- ·西安楼市再“松绑”
- ·一夜间,“下周加息100基点”成为华尔街焦点
- ·至2025年,上海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将达5000亿元
- ·脱口秀揭露投资理财骗局:“杀猪盘”“假男友”防不胜防 小心让你一夜暴“负”
- ·“抢救”滞销蔬菜,这些地方行动了!
- ·英特尔确认部分13代CPU产品搭载VPU,14代Meteor Lake全面上线
- ·美国8月CPI超预期背后“元凶”之一:住房成本创1986年来最大增幅
- ·视频|杨德龙:美国通胀水平居高不下 美联储或加快加息步伐
- ·中信证券:维持华润啤酒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60港元
- ·北京将编制永定河、北运河等五大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 ·天齐锂业“0元员工持股”引监管关注 A股“低成本”激励计划缘何频现争议?
- ·理想总裁2天套现近1亿上热搜,网友:要跑?
- ·买买买!“聪明资金”反手做多,最新动向曝光:增持这些龙头股
- ·外交部:相信俄新任驻华大使将为促进两国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 ·中金公司巨额配股拟最高配股募资270亿,公司股价低开5.6%
- ·招商基金:美国通胀超预期刺激美联储加息 海外流动性仍有进一步收紧的可能
- ·韩国国会启动“梨泰院踩踏事件”国政调查
- ·科学治水 | 中国这十年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 ·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粮食安全水平提高 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 ·9月14日银行早报:东亚中国高管被曝涉嫌受贿罪被拘,银行系公募基金将添丁
- ·卡莱特开启招股:过半股东突击入股,现金流大出血却突击分红9085万
- ·华润“创事记”:独家揭秘万亿央企重塑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