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成真,吉利拟收购魅族杀向手机!
6月13日,传闻成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示信息显示,吉利机湖北星纪时代拟收购珠海魅族79.09%的拟收股权。 吉利与魅族的购魅收购传闻,终于成真。族杀 2021年9月,向手吉利成立“湖北星纪时代”正式宣布进军手机领域,传闻成真并定位于高端智能手机。吉利机 2022年1月,拟收有传闻称吉利集团欲收购手机厂商魅族,购魅正处于尽调阶段,族杀作价尚不明确。向手 随着此次收购成真,传闻成真吉利跨界造手机逐渐揭开面纱。吉利机 无独有偶,拟收今年5月20日李斌也曾透露,蔚来将在不久之后推出手机,和蔚来电动汽车搭配。 前有小米、百度造车,后有吉利、蔚来造手机,科技圈为何开始热衷跨界? 壹 智能汽车时代,造车被赋予全新使命。 随着全球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加上竞争加剧,汽车业已进入低利润时代。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全球最大汽车巨头丰田的毛利率仅18%,中国汽车巨头“上汽集团”的毛利率为12%,赚得都是辛苦钱。 智能汽车就不一样了,它像手机一样潜力无穷,华为曾总结过:未来每辆汽车都是一个装在车轮上的移动数据中心。 智能化加持下,汽车行业整体估值体系将发生深层巨变,再非低利润的制造业,而可以赚软件、生态的高利润。 特斯拉市值能飙到万亿美元,主要就靠软件的想象力,其FSD(全自动驾驶)软件订阅服务2021年7月改为每月付199美元订阅FSD套餐,让卖车从一锤子买卖走向持续收费时代。 有分析师认为,10年后如果有80%的特斯拉用户订阅了FSD服务,每年将为特斯拉带来1000亿美元营业利润,仅软件这一项的市场价值就达到8500亿美元。 可见智能生态,才是新能源车下半场核心所在,但智能汽车并非终局,最终我们将走向万物互联时代。 车企和手机厂互相跨界,本质是万物互联趋势使然。 2015年前后造车新势力诞生后,汽车智能化便成了车企必争之地,固守陈规的传统车企逐渐落于下风。 智能化目的是更高效、便捷,最终让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等硬件皆可互联互通,实现万物互联宏大愿景。 从目前趋势来看,未来率先打通所有智能终端建立生态圈的企业,将更具竞争优势,而继续单打独斗只卖手机或只卖车、只卖家电终将失去话语权,沦为代工厂。 基于此,这几年太多跨界动作涌现,格力造车、造手机,小米、百度造车,蔚来、吉利造手机....众多跨界动作看起来杂乱无章,核心还是抢占更多入口,建立生态圈。 最典型如小米,从手机出发,渗透到智能家居,如今又投资百亿造车,不断拓宽边界。若进展顺利,小米互联生态或将率先成型。 同样的,吉利在去年宣告进军高端智能手机时,也声称是基于生态圈考虑:未来跨界打造用户生态链,依法构建企业护城河已成大趋势,手机可以链接车联网、卫星互联网,打造丰富的消费场景,做强生态圈。 生态的威力到底有多大,目前可参考苹果公司。 贰 苹果营收组成有五大部分:iPhone,服务收入,MAC,iPad,可穿戴设备、居家用品及周边产品,其中iPhone是最大基本盘,服务收入负责增长预期。 苹果2022年Q2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972亿美元,同比增长9%;净利润250.10亿美元,同比增长6%。 其中,iPhone收入为505.7亿美元,同比增长5.5%,依旧撑起半壁江山;服务营收为198.21亿美元,同比增长达17%,远高于其他业务,已成苹果“第二大支柱”。 这个服务收入指的是苹果商店以及iCloud、AppleCare、Apple Pay等一系列软件服务,2015年iPhone增速放缓后,服务收入就扛起增长大旗,成为苹果最具想象力的板块。 智能汽车也可以像苹果一样,卖车只是入口,后续的自动驾驶系统、车载商店等服务收入才是盈利点。 苹果仅靠手机、电脑、IOS生态便称霸全球,若有人真正打通智能汽车、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必新成为新的科技霸主。 远景虽好,必须承认的是,当前跨界造手机阻力不小。 智能手机高速发展10几年后,在2018年已告别高增长,而且手机换机周期逐渐变长,从原来的2年多拉长到3年多,总体需求不断下滑。 据市场研究机构 CINNO Research 国内手机销量监测数据显示,2021 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 3.14 亿部,同比微增3%。 需求下滑外,行业内部格局稳定,2021年中国前五大手机厂商拿下85%的市场份额,主要由vivo、OPPO、苹果、荣耀、小米五大公司占据。 除了5大寡头,格力、360、联想、乐视、魅族、中兴等品牌或沦为炮灰,或失去优势,称造手机为九死一生并不为过。 车企从零开始跨界造手机,还要在五强口中夺食,实际推进起来绝非易事。 跨界打造生态圈,除了挑战陌生领域,人才、技术储备更是刚需。 万物互联生态需要更多软硬件技术加持,比如智能汽车对激光雷达、图像传感器、CPU、AI芯片、功率芯片、车机系统等需求将与日俱增。 所以跨界造车也好、造手机也好,最终拼的都是人才、技术的储备。这方面,蔚来与吉利优势并不明显。 2020年至今的新能源车大潮中,全球市场最猛的是特斯拉,国内市场最猛的是,二者皆有深厚技术储备。 比如比亚迪电池、电机、电控全栈自研,研发投入常年居高不下;特斯拉则有4680大圆柱电池、FSD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先技术。 反观蔚来、吉利,电池、电机、电控三电技术皆为外供,也没有类似理想ONE、小鹏P7的核心爆款。 吉利更是困于车海战术,旗下子品牌、车型不计其数,仅电动车就拥有枫叶、极星、几何、极氪等多个新能源车品牌,销量却少的可怜。 几年前格力也曾抱着万物互联的想法跨界做手机、芯片、汽车,结果全部惨败,说明跨界虽是趋势,不代表可以盲目跨界,时机、人才、技术储备缺一不可。 对于蔚来、吉利而言,距离真正构建生态圈,还有很长路要走。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
- 高送转第一枪打响 33只高送转潜力股获融资资金大手笔加仓
- 现金流吃紧的达嘉维康进军“辅助生殖”
- 贵州茅台释放利好:今日获增持15.45万股,股价反弹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 4万亿财政直达资金加速落地、支出,监管更严|数读中国
- PC市场低迷 戴尔计划裁员超6000人
- 为了这瓶限量茅台,九零后开始在元宇宙里酿酒
- 保力新冲突后续:临时股东大会二股东现场质询 一项常规议案被否
- 央行刚刚宣布,“按兵不动”!
- 保险赛道入局者频现“新面孔”
- 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址3月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
- 贵州省白酒专家代表团到国台考察调研
- 世界杯难救海伦司小酒馆:野心扩张变无奈关店,业绩下滑转型大排档
- 多城土拍释放楼市回暖信号,民企加速入场,出险房企也联手拿地了
- 个人养老金理财正式推出 四类个人养老金产品“同台竞技”
- 国债期货:资金面改善,期债回暖
- 桂东电力股票索赔:信披违法拟受处罚 投资者索赔须知
- 三星Galaxy S23 Ultra拆解:摆脱胶水,换电池更容易
- 瑞士信贷盘前涨约4% 预计2024年将恢复盈利
- 成功!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出舱活动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