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抑制针、生长激素双管齐下,中国妈妈的身高焦虑:花25万让孩子长高35厘米很值

“这个热搜有点标题党了,性抑抑制针没有那么贵,制针中国按照不同的生长双管厂家,费用大概一个月1100~1500元左右,激素单纯使用抑制针半年不会超过1万块。齐下”在“9岁女孩打‘性抑制针’半年花10万”的妈妈米值新闻登上热搜之后,5月7日晚,高焦高厘新闻中提及的虑花武汉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科医生林鸣在微博直播中如是回应。
抑制针,孩长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性抑是制针中国一种人工合成的多肽类药物。作为国际上治疗中枢性性早熟(CPP)的生长双管主要药物,抑制针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激素活动和性激素分泌,减缓CPP患儿骨龄进展、齐下改善成年身高。妈妈米值
目前,临床主要使用的抑制针包括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三种主力产品。因为多肽类药物的高壁垒属性,外企原研在抑制针领域占据绝对性优势。根据Ryan Partners睿安管理咨询的报告,目前曲普瑞林和戈舍瑞林仍由进口厂牌占据。其中,曲普瑞林在国内主要由法国益普生和瑞典辉凌制药分得,戈舍瑞林由阿斯利康独家占领。
不过,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和集采的冲击,进口抑制针产品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渐增大。由日本武田制药研制的亮丙瑞林(商品名为“抑那通”)首当其冲。在本土仿制竞争对手——北京博恩特生产的博恩诺康和生产的贝依获批上市之后,武田制药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武田制药占据一半以上份额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从医30多年的安徽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嘉严告诉时代财经,抑制针为每28天注射1次,单次最大剂量是1支,而进口与国产的抑制针并无太大不同。“同类药物不同厂家而已,药效没有本质差异,甚至也可以随时互换。不同医院用药习惯可能不同,我们医院使用国产抑制针较多,具体比例应该在70%以上。”潘嘉严称。
抑制针有需要才能使用,必要时需加打生长激素
李静(化名)的女儿在7岁2个月时被确诊为中枢性早熟,骨龄为9岁。据医生推断,孩子在8岁时骨龄会到11岁,而且有极大可能会来例假。届时等骨骺一闭合,孩子的身高可能会停留在8岁这个阶段。医生预计,李静孩子最终的身高可能在1米4左右。
“孩子在小学二三年级就来例假的话,我觉得也会影响她的心理健康。近些年,市场上使用激素的食物越来越多,我接触到很多家长中,尤其女孩子里,性早熟的特别多,作为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尽早治疗。”李静在今年3月底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治疗性早熟,需要打抑制针。抑制针作为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已有超过30多年时间。在中国,性早熟疾病诊疗指南用药就是GnRHa(抑制针),抑制针在生长发育领域内的使用也较为广泛。
通俗来讲,抑制针的作用就是抑制骨龄的过快成熟。骨龄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主治医师段枫阳撰文指出,骨龄情况直接决定了孩子成年身高的情况,“骨龄闭合的话,那么身高线性生长停止,所以抑制针在生长发育领域内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抑制性腺轴,抑制骨龄过快增长,为孩子身高增长争取时间”。
“身高存在高矮之分,发育也存在早晚不同。有些孩子,虽然身高不明显低于同龄人,甚至更高,但如果过早发育,也可能影响成年身高。判断是否需要治疗,需要评估骨龄大小,并做成年身高预测。知道不治疗到底能长多少,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治疗,或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潘嘉严对时代财经表示。
孩子是否需要使用抑制针,医生会从两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女孩在8岁以前,男孩在9岁以前有第二性征的表现,即性早熟,如女孩乳房疼痛有硬结、男孩睾丸有发育等;二是在青春期间的发育快速进展,如骨龄超过原本年纪过多或女童10岁前来例假等。
在百度贴吧“生长激素吧”中,有不少家长提及,带孩子打抑制针的缘由就是性发育过早,或女孩在八九岁左右初潮。
“抑制针可以理解为对孩子起到一个保护作用,从不应该发育的年龄保护到该发育的年龄。”林鸣表示,抑制针是有需要时才能使用。同时,一些学术文章表明,性早熟未治疗的孩子会比得到治疗的孩子在成人后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高一些。
一般来说,打抑制针治疗3~6个月后,身高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而使用抑制针造成的生长速度减缓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抑制针的副作用,而是使用抑制针后孩子的生长回归到青春期前状态,即雌激素带来的线性生长加速情况消失。因此,在生长速度不足的情况下,尤其是年生长速度小于4cm时,可以联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即“双打”。
在给孩子打了10个月的抑制针之后,根据医嘱,李静给孩子加打了生长激素,后期平均每个月花费在4000元左右。粗略计算,三年治疗下来,李静在对女儿的“身高管理”上总计花费约25万元。
“虽然花费了这么多金钱和精力,但我不后悔,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不可逆的。我的初衷就是干预孩子早熟,上次去医院复查,医生说孩子例假可能会在小学六年级或初一开始,基本达到我的心理预期,所以非常满意。”李静告诉时代财经,“身高属于打生长激素的意外惊喜。孩子的身高从131.5cm长到166cm,长高了35厘米,完全超出我们家长的预期,我觉得很值。”
单纯使用抑制针半年花费不超1万
虽然抑制针与生长激素的费用并不便宜,但多位儿童内分泌医生公开表示,实际治疗费用并不如报道中的“半年9万”那么夸张。按照林鸣在直播中的说法,单纯使用抑制针,半年的花费不会超过1万元。
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和曲普瑞林是目前国内常用的三种抑制针产品,均有着巨大的市场。其中,亮丙瑞林是全球这一类药物中份额较大的品种,也是我国样本医院中快速增长的药物。
亮丙瑞林由日本武田制药开发,于1994年获准上市,2000年进入中国,商品名为“抑那通”。目前,国内仅有2家企业的仿制药获批上市,分别是北京博恩特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3.75mg)(商品名为“博恩诺康”)和丽珠集团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3.75mg)(商品名为“贝依”)。
根据潘嘉严向时代财经提供的数据,抑那通的价格为1600元/支,博恩诺康和贝依每支售价则在1250元左右。法国益普生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商品名为“达菲林”)和瑞典辉凌制药注射用曲普瑞林(商品名为“达必佳”)目前的零售价则分别约为1300元和1200元。
据林鸣推断,“半年花费9万”是发生在使用抑制针和生长激素的“双打”情况下。
目前,市面上的生长激素主要有三大类别,分别是需每天注射一次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用冻干粉针剂(粉剂)和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水剂),以及需每周注射一次的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剂)。据安信证券公布的测算数据,粉剂一年治疗费用为2.64万元/年,水剂治疗费用为5.5万元/年,长效剂治疗费用为21.8万元/年。而在生长激素集采落地之后,相关的治疗费用会有所下降。
影响生长激素费用的因素之一,是根据孩子的公斤体重来计算剂量,不同个体会有较明显的差异。林鸣指出:“文中孩子体重约在50公斤才会出现每月1万5花费的情况,该女生身高应在150cm以下,家长其实也要关心孩子超重或肥胖的问题。”
“身高焦虑更多是来源于家长。想着让孩子多长高一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些家长不停地给孩子吃,造成肥胖和营养过剩。肥胖其实才是导致儿童健康出现问题的罪魁祸首,儿童肥胖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的多的是。”潘嘉严对时代财经表示,“很多孩子由于肥胖导致性早熟,继而骨龄提前,生长期缩短,影响成年。”
相关文章
国民养老保险总经理黄涛:养老金融机构要严控成本,进一步让利于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11月23日,2022论坛年会在京举办,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出席平行论坛,并就养老金融改革问题参与讨论。黄涛认为,2022年可以称为中国养老“第三支柱2025-07-07- 证券时报记者 张达11月23日,央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开发贷款、信托贷款、债券融资等方面全面支持房地产融资。该通知就是此前市场热议的“地产金融12025-07-07
一年销售近200万辆电动车,卖一辆净赚26块钱,绿源集团毛利率持续下滑......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IPO日报近日,绿源集团控股开曼)有限公司下称“绿源集团”)提交了上市申请材料,拟在港交所上市。2021年,绿源电动车的销量为194.772025-07-07- 近日,龙泽苑东区高小姐投诉自如租房生活费按户均摊不公平,称室友房间住多人,房间有洗衣机电磁炉,但电费仍按户均摊。自如客服回应,租客之间可线下自行协商转账。澎湃新闻记者:谢煜楠 编辑:沈鹏华 素材来源:2025-07-07
- 11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有报道称,中方的监管机构已经允许韩国的电视剧在中国播放,这是在中韩两国领导人会面之后发生的。您能否证实这一报道,以及对此有何回应?图源:外交2025-07-07
- 来源:北京商报“破产”传闻可谓接连不止,一定程度上也显现苏宁内外忧患之深。高歌猛进一路收割商业版图的高光时刻已成过往。如今,苏宁不得不饱尝债务累累、业务动荡之苦。然而,在大幅关停并转、组阁换帅后,苏宁2025-07-07
最新评论